应对“不讲理”熊孩子的黄金法则
╙ 父母训 ╖
获取全球儿童博物馆教育资源
深度了解高质量游戏学习价值
设计游戏引导支持孩子的成长
重构自我思维重置孩子起跑线
╙成就孩子 超越自己 从关注父母训开始╖
不管我们是不是能意识到或愿不愿意接受,作为父母,我们已经被赋予了“教育工作者”的头衔,我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在塑造跟我们朝夕相处的孩子。真正有效的教育始于相互信任的亲子关系,在我们企图教育孩子之前,进入孩子的内心、理解他行为背后的原因,引导他走出自己的困境,真正有效的教育才有可能发生。
孩子开始“不讲理”的时候,往往都是最需要理解和帮助的时候。
满地打滚、大声嚎叫、狂哭不止、乱踢乱打、听而不闻……当孩子从天使变成魔鬼的那一刻,也就是考验我们与孩子之间亲子关系的时刻。但是,很多时候,我们用怒吼、恐吓、威胁、羞辱甚至是拳脚放弃了有效的教育,也一点点瓦解了孩子对我们的信任,而日后我们也不得不吞咽自己酿下的苦果,只能忍受着孩子的欺骗、背叛、冷漠、反唇相讥甚至是以牙还牙的拳脚。我们无意识的言行中都带着自己成长经历所留下的印记,这种印记也在无意识状态下代代相传,这就是为什么会有“一个妈妈影响七代人”的说法。
既然我们带着自己童年的印记,并不能完全控制自己的行为,那么用一些方法来引导自己就更显得重要。通常我们看到孩子“无理取闹”、“大哭大喊”或者“提出各种所谓烦人问题”的时候,很多人内心的第一反应通常是“又来了”,“怎么搞的”,“真烦”,因为这是第一反应,所以我们通常学的都是怎么能够努力压制住自己的情绪去管教孩子,我也见过很多父母教育的培训都是在做这个,让父母学会怎么不吼不叫。其实想要控制自己不吼不叫是相当困难的,因为你的情绪本身也需要合理的发泄路径。
作为教育工作者最需要的就是“爱和教育的契机”,通常只有当孩子出现各种情绪的时候、遇到各种困难的时候、或者提出各种问题的时候,才是绝佳的爱和教育的契机。孩子一开始出现让你无法忍受的行为和语言时,你要跟自己说的第一句话是:“爱和教育的机会来啦!”然后你需要思考的是为了解决孩子现在遇到的困难或问题,你需要做什么。 这就开始要调动你自己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能力了。因为每一个孩子所需要的爱的方式一定不一样,当他在困境中时所需要的帮助也一定不一样,只有你和他朝夕相处、通过细心观察,你才能发现孩子在遇到问题的时候最需要什么。
如果你没有用这种思维模式调动自己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是先把自己的情绪调动起来,那么你的大脑基本就停止工作了,结果只能是“你又损失了一次爱和教育的契机”。事实是当你真的用这种心态来面对孩子,让他们学会自己处理问题的时候,你会发现他们所谓的麻烦真的越来越少,因为他们在跟你的沟通过程中学会了怎么解决自己的问题,而不是从你这里学会怎么来发泄情绪。这个小小的心态或思维模式的改变其实能够带来非常大的变化。
第二个黄金法则:不是孩子有问题,是孩子遇到了问题,需要你的帮助。
这是一个非常非常重要的法则,决定了你处理问题的思维模式。如果你认为孩子有问题,那么你就站在了孩子的对立面来批评他的行为,结果得到的往往都是叛逆和抗拒;如果你认为孩子遇到了问题,那么你就能够调动自己的同理心来理解孩子的困境,帮助他解决问题,这时候你就成了孩子的领路人,可以带着他到你想带他去的地方。这两个心态或者说思维方式的不同,会导致你采用完全不同的视角来看待孩子,在教育过程中达到的效果也是完全不同的。
回忆一下孩子学走路的过程,这个过程中孩子要摔多少跤?你需要下多少辛苦?他还不具备走路能力的时候,你是不是说一句:“我觉得你现在应该自己走路了。”说完他就真的能走?孩子学会其他本领和学会走路的过程是一样的,当他还不具备那个能力的时候,你的说教都是无用的,在他学会一个本领的过程中势必会走很多弯路,摔很多跤。这些跤你没法替他摔,替他摔也帮不了他,但你可以给他提供充分安全的环境让他去尝试,给他设计特定的路线去练习,你也可能需要拉着他,弯腰扶着他,你一定做过很多很多事。当然如果你不给孩子提供帮助,他只要身体没有问题最终也都能学会走路,如果你选择什么都不做也不帮,那么你需要的仅仅是耐心而已,而不是对着他每天嚷嚷,让他快点走。举这个例子想说明你需要怎样的心态来面对孩子的问题。解决问题的心态和思维模式是最核心的。
有人会把“接纳情绪”和“惯孩子”混为一谈,接纳情绪不等于放任不管。我们要接纳的是情绪,要控制的是行为。只有情绪得到了接纳,行为才有可能得到控制和引导。但是如果孩子的情绪没有被接纳,即使行为在当时得到了遏制,内心还是会有纠结,有不理解,成年之后在心理就会留下阴影,更会影响他以后跟人的交往方式。
说到接纳情绪,究竟要怎么接纳?首先,当孩子爆发情绪的时候,你不要说“别哭!”“别闹!”“别生气!”之类否定他情绪的话,让他的情绪自然表达,其次,如果孩子有过激的行为,比如打人、摔东西、甚至伤害自己,这时候要想办法阻止,不管是用抱住孩子的方式还是拉住他的方式,你需要找到一个最适合他的方法。另外,不要做出很厌恶、很不理解、很生气的表情,这些表情会让孩子觉得你很讨厌他。而孩子在爆发情绪的时候内心是最脆弱的,也是最需要爱的,如果这个时候他最亲爱的人表现出来的是对他的厌恶,他的心情其实会更糟糕。
孩子需要的安全感其实是无论他做什么你都不会讨厌他,都不会对他恶语相加,都不会扬言要抛弃他。为了确定自己拥有这种爱的安全感,孩子也会不停地用各种方式测试,他可能会对你拳脚相加,他可能会故意出口伤人,他可能还会伤害自己,孩子做这些事的时候千万别觉得孩子是在故意气你,他只是情绪低落,他需要知道自己被你深深爱着,他需要知道他在你身边是安全的,当他找到安全感之后,他会向你敞开心扉诉说内心的不安和恐惧。
你在他情绪低落时对待他的方式影响着他对爱和安全感的理解,影响他处理自己的情绪方式,也影响着他长大成人之后的爱的方式。如果你自己的童年缺失这种爱,在孩子情绪低落时,你通常也会处于失控状态,于是这种爱的缺失世代沿袭,直到有人有能力彻底改变自己,学会无条件地爱自己的孩子。所以,当孩子爆发情绪的时候,你可能什么都不用说,只是用他能接受的方式陪伴他就好,不要离开他除非他想一个人安静一会儿,更不要训斥他,因为他在自己情绪失控的时候内心比谁都痛苦和恐惧。
在讲第一个法则的时候我讲到,孩子不讲理的时候都是教育的契机,但是在那一刻并不一定是解决问题的最佳时机。所谓教育的契机是你能够通过这个时刻发现引发孩子情绪的事件是什么,孩子有什么问题还不会处理,应该说问题发生的当时也是你发现问题和理解问题的契机。你需要做一个有心的父母,因为有时候你可能明白孩子为什么会有情绪,有时候你不一定能看得懂原因。你要会善于观察孩子,也需要在孩子情绪平静之后,和孩子聊聊天了解孩子为什么会有情绪,他是怎么想的,这对你来说更像一个收集资料的过程,收集到了这些资料之后,你就了解到一个非常重要的信息—哪些问题是孩子处理不了的。接下来你需要仔细考虑,这些孩子处理不了的问题你可以通过什么方式让他学会理解和处理。千万不要指望什么专家来替你解决问题或给你出个方案。即使是相同的问题,不同的孩子也会有不同的方法;即使是相同的孩子、相同的问题,不同时段也会需要不同方法。生活是艺术、沟通更是艺术,这种艺术不可能有标准化的答案。
我在这里可以提供一些方法论,在这种方法论的启发下,你应该能调动自己的创造力去解决问题。
也就是孩子最喜欢玩的过家家游戏,这种角色扮演可以是你和孩子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比如你当妈妈、她当孩子,或者你当主人,她当宠物,具体当什么,根据孩子的兴趣来,角色扮演游戏通常都是开放式的,过程中需要情节的设计以及大量语言交流。角色扮演是一种最好的游戏来植入规则意识、行为习惯或者情绪管理的培养。因为角色扮演游戏是开放式的,因此你有很多机会去构建情节,这个情节基本都可以来自你日常收集到的孩子遇到的问题,但是不可以太生硬。
这里有两个重点,第一,学会处理某一个事件并不是一学就会,需要很多次反复地练习,这里就需要你有足够的耐心,不要在过程中觉得孩子就是无药可救;第二,一定是以游戏的、轻松的、甚至是搞笑的方式来演绎,不要变成传授或讲授,那样可能会遭到孩子的抵触。
另外,角色扮演游戏可以是你和孩子自己来扮演各种角色,也可以利用毛绒玩具或手偶玩具来演绎,孩子喜欢听故事,当把他真实的故事编排在一堆毛绒玩具的身上时,你会发现他会非常感兴趣,也乐意看到情节会怎么发展,这时候,你想要教他怎么处理愤怒、生气、伤心等等情绪的内容完全可以植入到手偶剧中,也可以把他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困难编排成剧情。这也是一种非常简单的方式来教会孩子怎么处理问题。
当某一个事件发生之后,等孩子心情恢复平静时,和他一起坐下来画一张非常简单的思维导图,可以是他说你来画,也可以和孩子一起画,尤其是画到情绪这部分的时候,让孩子把自己当时的情绪引起的心理状态画出来,通过思维导图的形式把事情的起因、经过、情绪及结果都画出来或写出来,这个过程特别重要,因为孩子还没有非常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在这个过程中,你在帮助孩子梳理事情之间的因果关系,让他逐渐了解自己的基本需求是什么,而自己的情绪和行为会导致什么样的后果,更重要的是,下次再有类似事件发生的时候可以选择哪些合适的行为和解决问题的办法。
这个方法一方面有助于孩子对自己的情绪能够认知和理解,另一方面也有助于你了解发生在孩子身边的事件以及他的情绪变化。我们通常都会假设自己非常了解孩子,而其实很多时候,我们的所谓了解都已经带有了自己的观点和想象,情绪曲线是一种很好的方式帮助你了解孩子的想法,也可以帮助 50 30374 50 15287 0 0 3516 0 0:00:08 0:00:04 0:00:04 3516孩子去了解自己。孩子放学之后,和孩子一起玩的时候,给孩子一张情绪表,让他把一天的心情在这张情绪表中勾勒出来,在这个过程中你就可以问问她是什么事让他那么开心,是什么事让她很生气或者情绪很低落。
情绪有很多种,不是像这副图所画的这么简单,不同的情绪也会让每个人产生不同的生理反应,情绪曲线是让孩子对自己的情绪变化有一个最基本的认知,如果想让她对自己的情绪有充分的了解,包括不同情绪的名称、不同情绪所带来的生理反应、心理反应,需要更多关于情绪的认知和理解的教育内容,这方面的资源非常多,你可以去找到最适合孩子的那一种,我最喜欢的一个资源是BLOB小人,每一种情绪都用了很多种方式来诠释和表达。这些小人有很多种使用方法,可以和孩子一起给这些小人涂色,选择不同的颜色表达不同的心情,在涂的时候,讲讲自己在出现类似情绪时的感受。
除了刚才提到的这三种方法之外,通过写微型小说、制作情绪绘本、做艺术创作把孩子生活中难以解决的问题写出来或者表达出来都是特别好的方法,孩子会很喜欢看自己的故事写成的小书,或者听你读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可能是个虚构人物,但事件本身却取自孩子自己的生活经历,这对他来说是一种不断重温和复习的过程,让他不断学会面对各种各样的难题。
收听讲座回放,请点击此链接:
https://live.tinfinite.com/chat-studio.html?liveshowId=5894865059466e02a2a293cb
4月20日星期四晚上9:30,本年度第四场讲座《在高质量游戏中发现孩子的优势》,这是儿童博物馆教育对父母来说最有益的话题。
游戏有很多种,每种游戏中孩子会收获不同的东西,孩子需要通过高质量的游戏来学习,什么样的游戏是高质量的?
如何在高质量游戏过程中发现孩子的优势智能?
如何利用孩子的优势智能去带动孩子各方面的学习?
只有当你看清孩子的优势时,你才能让他绽放出自己生命的精彩!
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可报名本期讲座。
【声明】文章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侵权必究
╙ 父母训 ╖是中国儿童博物馆教育的先行者为父母搭建的学习平台,帮助您深度了解高质量游戏学习价值,学会设计游戏引导支持孩子成长,获取全球儿童博物馆教育资源,重构自我思维框架重置孩子起跑线。